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猴子也看得懂的Nikon D3100+kit鏡入門心得


  我覺得網路上教學文章真的太差了...而且很多人一開始接觸單眼的時候其實並不懂專業名詞,那些感光元件什麼的屁話,其實都可以不用提了,人家相機、鏡頭都買好了,再去提那些東西有用嗎?推薦什麼設備的...等人家會用手上的相機再說吧。


  與其找攝影師教,遠遠不及從最基礎的相機原理開始自己摸索,這樣才能知道為什麼相片會變成那種情形。我也想給一些已經會用單眼的朋友們一點意見,與其教什麼狀況下該怎麼設定,倒不如直接把基本原理一次解釋清楚,那會讓教學的對象能夠理解為何要這樣設定,之後才能夠自己去做更多摸索。

  其實這篇D5100也適用,我兩台都玩過了,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只是當你買了D3100之後用別人的D5100會覺得「挖這台好像比較高級」,但其實會使用的話,拍出來的相片並不會差太多。

  打開你的相機之後,你會看到轉盤上一整排謎樣的圖案,其實就跟數位相機的一樣,只是多了M、A、S、P這4個選項而已。我在這篇心得只會提A、S這兩個使用方式,因為M模式我還在摸索、P是完全沒用過。

  提一下你手上相機的介面,我從數位相機跳到單眼最大不適應的一點就是這裡,因為數位相機是全部交給相機的電腦去做畫面運算,所以開機會直接看到你想拍攝的畫面,而單眼是可以自己去設定電腦該怎麼去運算、而且單眼也是透過觀景窗去做拍攝,所以單眼LCD顯示器是設定用的,也就是你一開機就會開到的那個灰階的介面。接下來的教學如果手邊有操作手冊建議跟著一起看。


  它大概會長這樣子,D5100的感覺會比較高級一點,不過設定的東西都大同小異,語言設定有調整好的話,其實都有中文。

  我要先提中間那塊深色的方形,因為我一開始沒看說明書很開心地以為按上下左右可以看四周那些淺灰的東西是啥鬼,結果很蠢的都只是在調整對焦點(一開始我還不知道那是沙洨)。深色框框的左下角那個就是對焦點,你直接從觀景窗看進去的話,應該會有11個點,對焦點也有相對應的11個點,當你半按快門就會對焦在那個相對應的點。

  畫面正中央兩個很讓你不知所措的數字1/2 F4.5,1/2是快門速度、F4.5是光圈大小,快門速度的單位是秒,F值越小光圈越大,也就是說現在的狀況是以快門0.5秒、F4.5的狀況去拍攝你眼前所見的畫面,這之後會再提現在先跳過。左下角那個[475]表示你大約還可以拍475張照片。右上SD是Picture control的設定,維持在SD就好了,點進Menu你可以看到其他效果,不過不建議更改。最後是音效、電池。

  接下來提四周淺灰色的東西,Qual是影像品質,一般來說上Fine下L就好了,RAW+Fine的話會有兩個檔案,一個大約會是20~30MB左右的影像原始檔、另一個是6~8M左右的jpeg檔,這個比較偏向檔案格式的方向了,簡單來說RAW檔案會記錄拍攝當下所有的細節,之後相片在做後製處理的時候照片修正會比較漂亮,但是jpeg就只是拍下當時的畫面而已。對新手而言RAW檔並沒有太大的用處,如果拍攝的手法不好,修正過後其實畫面失真的情形會很嚴重。下面L是影像大小最大。

  WB為白平衡,我用過幾次,可是我覺得都會使畫面多少失真,所以我建議維持著Auto就好了。我自己開過陰天、白熾燈、陽光直射這幾個設定,陰天很容易造成畫面過度曝光,白熾燈原本是要去掉那種室內黃光、但是往往會造成畫面太白,陽光直射也不過只是讓畫面稍微暗一點而已。而這些都是可以透過曝光補償、後製處理做修正的,與其為了個白平衡調個老半天讓相機電腦去算,倒不如拍好照片之後丟進Photoshop然後色相、亮度慢慢拉來的好。畢竟有些畫面等你調整好也沒了,而且Photoshop真的強大得很不可思議。

  ISO為感光度,拉高很容易出現雜訊,雜訊舉例來說打開你隨便一張照的很差的照片,放大後你會看到東西邊界有鋸齒狀很明顯、或是原本應該是單色的平面多了一些奇怪的點,那就是雜訊太多,除非光線很差要不然不建議拉高。

  AF對焦模式,一般來說都是開AF-S單次伺服拍靜態時用,AF-C連續伺服是拍動態用的,不過連續伺服也很容易對不到焦。AF-A是自動去偵測,一般來說都是AF-C比較好,動態的情形下,快門夠快的話,那瞬間也和靜態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建議是設定在AF-S狀態。MF請無視它,手動對焦很難對準的...。

  下面那個框框[[]],AF區域模式,單點就好,原因同上,自動區域的話其實跟開AUTO拍差不多...

  再往下一個,很逼機的那個區塊填充物,測光點,那張圖上的圖示是矩陣測光,矩陣測光就是AUTO的測光方式,一般來說是開單點測光。

  ADL,就是讓你前後景的光線不要差太多,有時候我們拍人因為後面的天空太亮會導致前景的人很暗,開ADL會讓前景的彩度提高,也就是讓畫面的訊息更多一點。這個東西有點雞肋,有時候會覺得它很棒、有時候會覺得拍出來的畫面又很假,總之自己決定要不要開就好。這是CANON相機沒有的東西。

  最下面那個是影片,不要管它就好,雖然那個有1080P/24FPS,但是我自己是比較喜歡720P/30FPS啦,雖然1080P畫面很大很爽,但是每秒的張數比較重要。

  深色框框下方3個分別為閃光燈、閃光燈補償、曝光補償。我沒錢可以玩閃光燈,所以之後只會提曝光補償,也就是只有+和-的那個東東,我們叫他EV值,在A模式下只要善用EV值與測光點,就能拍出女生超愛的照片...呃...其實這不是重點,只是我想嗆很多攝影師都把它好像弄得很深奧一樣然後死命拍正妹...。總之在A模式下會抓這兩個東西基本上就幾乎可以拍攝大部分生活中的相片了。





  唷乎我們先喘口氣吧。去喝杯水讓你腦袋清醒一點,接下來都是我自己的使用心得了。




  我手上的D3100鏡頭還是原廠的Kit鏡,而且沒有買腳架,我之前有提過說其實用久了會開始嫌棄它,但是說真的Kit鏡能做的事情其實已經很多了(只要光線好的話...)。

  先提模式轉盤上的A,一般最常使用的光圈優先模式,基本上光線充足都用它,我覺很剛入門真的不能理解指令撥盤這是拿來幹嘛的東西,我開了A以後在那邊轉指令撥盤,就看到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在那邊變來變去的,讓一開始完全沒有光圈快門觀念的我想了很久這是啥鬼...。

  這時候可能有很多人會想偷笑吧,可是我覺得這沒什麼好取笑的,單眼相機對新手來說一點都不友善,它可以設定的東西太多了,要一次去理解它要花不少時間。所以我覺得教別人怎麼用單眼的時候,請不要說這要學很久,只要理解拍攝的原理,就算是剛拿到相機的新手也能拍出想要照片。

  想像在一個盒子裡面上面有個洞。如果洞越大,同時進到盒子內的光線就會越多,洞越小同時進入的光線就少,這就是光圈。快門就是拿一個板子去檔那個洞而已。

  A模式是固定光圈大小,然後對眼前的的景色去計算快門時間,也就是說,當你在轉動指令撥盤的時候,你所調整的是F值(光圈大小),同時快門速度也會因為相機運算而有所變動。因為當你把光圈轉大的時候,光線一次可以進來很多,所以很快就可以拍到你想要的景色,所以快門會比較快。而把光圈轉小的時候,因為一次進來的光線變少了,所以需要花多一點時間去呈像,所以快門就會變慢。

  這會造成兩種結果,因為光圈大的時候快門很快,所以焦點外的景色因為收光不足導致模糊感,大概就像左圖。

後方的背景因為收光太快導致景色細節(又稱為「景深」)不夠高,。而光圈比較小的時候由於快門會拉長,進光時間會拉長,這時候景深就會比較清楚(右圖)。

  我覺得知道這一點基本上其實就會拍大多數網路上看到的照片了,或許你覺得攝影師拍得好像很專業,無非只是構圖不錯而已...。

  D3100 kit鏡光圈最大只有3.5,而且焦距要拉到18才能達到,所以你拍沙龍照的話會覺得景深一點都不模糊,那是正常的,不要懷疑,那不是你的問題,是相機天生的物理限制。如果想拍景深比較明顯的相片,盡量在有自然光的情形下再嘗試,把光圈變小的話快門會變慢,拍出來的相片是很容易就晃到的(這也是為什麼要有腳架的原因)。

  阿...這裡要提一下,或許你覺得室外室內的光線差不多,其實對手上的相機來說是差很多的,室內都是靠頭上的燈保持照明,但是室外多了一道自然光,如果有學室內設計可能會比較理解這個差異吧我其實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拿相機最明顯了,在拍攝同樣物品的情形下,室外的快門是可以達到1/200秒以上的,但是移到室內可能連1/20秒都不到...可見光線的差異是非常大的。如果不能理解,請想像先前舉例進入那個盒子的光線,如果今天用了比較弱的光,那進入盒子的光要花更多一點時間才能達到和原本的量一樣,所以遮的那個板子自然要開比較久。

  這點很重要,因為你在拍室內的時候會很痛苦...,我剛開始去的幾次聚餐,我一直想拿相機拍些聊天當下的照片,但是餐廳為了求氣氛,都會用偏黃昏暗的燈光,這對只有kit鏡的D3100簡直是惡夢,快門慢到一個極致...另外可能會問我為什麼不開閃光燈是因為用內建閃光燈拍出來很醜...。

  提一下ISO,光線好的時候也可以不太需要理它,但是光線差的時候把ISO拉到1600或3200你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快門是有變快的,它就像是裝在盒子內的光線接受器一樣,提高它的敏感度,它就會更開放的去感應光源,快門也就會跟著變快,但是也因為這樣很容易放大了一些意外的訊號,總之這是個人取決。但就如同我剛剛提到的聚餐,D3100的Kit鏡完全不適合在光線差的情形拍照,就算相機本身ISO拉到再高,Kit鏡光圈小進光少也無法彌補...,就算拍出來也只是晃晃晃,所以也不要有拿它晚上去拍些什麼的想法吧(如果有腳架拍靜態物體的話那倒是可以不過我沒有嘗試過)。

  EV值這個自己去嘗試就會了,畫面太量或太暗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會影響到一點快門的速度,拍女生的話拉高到+0.7,嗯...就算畫面會過曝也沒關係,你懂的。

  其實我覺得A模式下的測光才是最難的地方,相同設定之下,測光點的不同可以拍出兩張顏色不一樣的照片,這個才是需要去摸索的,我也還在累積經驗。另外如果有腳架的話,試著縮小光圈調整EV去拍一些精緻的畫面吧,這是我很想嘗試的。

  S模式基本上如果你會用A模式拍照的話其實應該也不難上手,它是讓你調整快門速度去算光圈,我基本上都是拿來拍室內動態(這其實是不太對的),因為kit鏡光圈小,所以室內開A拍的話快門會很慢(大約是1/8秒吧),靜態完全沒問題,但是動態100%會晃到。所以我乾脆放棄光圈這個值,去調整快門速度,以先不要晃到為原則做考量。之前有人建議我室內至少要1/125拍動態才不容易晃到,我自己所嘗試的結果是,室內動態把快門固定在1/30其實就不太容易晃到了,光圈EV什麼的都不用管它了,光線差的情形下電腦所算的光圈永遠會固定在最大值,EV值在那種糟糕的狀況下影響不大。

  另外我要破解一個迷思,其實如果光圈快門焦距什麼的都是一樣的話,其實用A模式拍或是用S模式拍出來的照片是一樣的,我不懂為什麼很多攝影師堅持說在A模式下拍就對了,這實在是一件很蠢的事情。

  如果你覺得你盡力了還是拍得不怎樣,乾脆開AUTO模式拍就好了,說真的,就算開AUTO會被嗆說買單眼還那麼弱只會用AUTO,但是單眼的AUTO其實也足夠打那些數位相機、類單眼的臉了,單眼的AUTO是很強大的...。另外我一直說kit鏡光圈很小,其實你去看那些數位相機、類單眼,kit鏡超級大的...只是我胃口已經被養大了而已...。

  (所謂的AUTO模式就是採用矩陣測光、對焦自動區域模式,也就是把畫面切割成很多小區塊分別去測光、對焦這樣,所以整個畫面都是對到焦距光線充足的。)

  另外有些好像很專業的照片真的是從一些謎樣的角度拍出來的,可能相機不知道歪了多少,趴在哪個地上還是爬到哪拍的,所以我覺得拿到相機的當下不要想太多,拍出來的照片清楚而且是自己想要的就夠了,不要陷入單眼就是很困難的、是很專業的迷思。

  以上,大概就是這樣吧,有得到什麼新的心得的話會再來個第二集。





1 則留言: